欢迎报考国际化示范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SES)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李周密 来源:工程科学学院 点击率:


学院定位

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扎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国际竞争力和领导能力,毕业后能够前往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开展医工医理交叉学科前沿研究的创新拔尖人才。

目标愿景

开创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本科教育,建成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工程科学学院的创新型管理体系、师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培养科学界或工程领域的精英之才,打造医工医理交叉学科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体制和机制。

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30人。



培养对象

全国高考统招(英语基础较好)每年30人,学制4年。

小班精英化教育,学院总规模控制在120人内,师生比1.2:1。


单位简介

工程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建设,学院依托国家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有关院系共建“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该学科排名第三(并列)。学院实施小班精英化教育,致力于将一流的学科、师资、课程、科研和国际交流平台、优质生源、优良传统等优势资源转化为本科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扎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国际竞争力和领导能力,能够开展医工医理交叉学科前沿研究的创新拔尖人才,打造国际化教学示范区。

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4个获准试点建设的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2012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启动“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引智综合改革,通过成建制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团队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探索创新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院实施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外籍院长负责制,并成立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院士任主任委员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由外籍优秀教师负责的教学执行委员会。

2014年9月,通过校内选拔,学院首次招收了30名学生。自2015年起,学院每年面向全国高考统招30人。

学院通过引进外籍院长和国际高水平师资,联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优秀师资,运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体系,落实培养计划。学院坚持小班授课,重视数学、物理等基础教育和学科交叉培养;参照国际标杆,开设20门国际化课程,由课程责任教授和外籍专家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资助海外交流培训、海外名校毕业设计,资助覆盖面广; 1:1配备学业、专业导师,“973首席、杰青、长江学者、计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全程跟踪,教、育并重,做好科研启蒙;聘请优秀外籍教师设置高水平项目训练计划;设置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邀请生涯规划业内国际专家授课,定期开展大师见面会,扩展学生视野。

师资队伍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系“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建设。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工程科学学院目前有固定教职工115名,流动科研人员230余名。其中包含双聘/兼职院士4名,海外院士1名,“973”首席科学家6名,中组部“计划”入选者10名,“青年计划”入选者4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中科院“百人计划”6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28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聘请了以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学院会士等著名海外大师和海外学术骨干组成的海外学术军团。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72人。目前,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201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国家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院系共建“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三(并列)。

2004年以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共获批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防科研、国家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含专用项目1项),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1项等;获批发明专利500余项。2006年-2015年共发表包括Science、Nature子刊在内的SCI论文约3500篇。实验室已在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科学与技术、光通信与器件、太赫兹技术、能源光子学、有机光电子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工程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已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培养特色

学院引进外籍院长和国际高水平师资,联合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一流师资,通过运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体系,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国际化教学实验区。提倡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关注个性化发展,在教学科研中培养理论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针对精英化培养模式,学院控制招生规模,确保不低于1:1师生比,小班单独授课,坚持重视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教育和学科交叉培养。定期开展大师、顶级专家学者见面会,不断提升学生视野、交际能力。

国际化课程体系:参照国际标杆,设计本科培养计划,整合、开设20门国际化课程,由课程责任教授和外籍专家共同组建专业课教学团队进行双语、全英语教学,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

国际化交流培训:多层面、多渠道开展海外培训(择优资助和自费相结合)。实施海外毕业设计,推荐和派出学生赴国际一流高校、机构项目实践(经费按学校和个人1:1承担)。

小班化单独授课:学院重视数学、物理等基础教育和专业课程学习,坚持遴选优秀教师小班授课,做到教、育并重。

个性化因材施教:

1:1配备导师。新生入学起,按师生比1:1配备学业、专业导师,开展科研启蒙,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科技论文检索、写作能力,以及英语口、笔头应用能力。专人指导选修、辅修交叉学科课程。

科研训练计划。聘请优秀外籍教师为中、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高水平项目训练计划,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计划。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籍专家和学校英语教学核心团队,定期授课、测试评估和分类辅导。

人格、心理测试辅导。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高师生比配备专业复合型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指导。聘请国际生涯规划业内专家辅导学生。



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素质:

宏思维能力(系统观念,人文情怀,问题视野,领导力)

科学和工程素养(数理化生基础扎实,科学与工程并重)

多学科视野(专业能力培养,多专业方向知识,基于项目进行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学习)

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国际化师资,“111”引智基地国际交流平台)

培养模式



平台介绍

学院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建设(WNLO),实验室拥有60亩实验园区和4.8万平米“光电实验大楼”。目前在生物医学光子学、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激光与太赫兹技术、能源光子学、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光电探测与辐射等领域建立了六个功能实验室,并投入近6亿多元建立了10余个科学研究平台,开展立足前沿基础研究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技术研究。

WNLO 7 Academic Brands(七大学术品牌):

PIBM: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hotonics and Imaging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WHOF: Wuhan Optoelectronics Forum(武汉光电论坛)

POEM: The International Photonics andOptoElectronics Meetings(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FOE: Frontiers ofOptoelectronics (光电子学前沿期刊,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发行的国际期刊)

JIOHS: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Health Sciences(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际期刊,SCI、EI收录)

OOT: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Technology(光学与光电技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TOP: Trend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光电动态)

交流项目

采取多种形式,长、短期,双聘外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讲座、座谈。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全英文专业课程。

开设20门国际化课程,每门课程团队至少含一名外籍专家。鼓励外籍专家开展科研合作。

遴选青年骨干教师赴一流大学跟踪专业课程的讲授。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夏令营,以及国际学术性竞赛。

拓展与国外一流大学学分互认工作,鼓励优秀学生赴海外修课程。支持本科生海外项目实习、毕业设计(半年以上)。支持优秀学生赴国际名校短期培训、国际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电话:+86-27-87792225,+86-27-87793547

E-mail: lzm@mail.hust.edu.cn

官方微信:

(编辑:李周密)
Baidu
map